传统与未来相遇,这场传媒界的AI盛会为何选择上海?

admin 2024-12-19 12:29:28 阅读:86 评论:0
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浪潮下,报业传媒正稳步迈向全新的智媒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着传媒行业的内容创新和范式变革,而在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的进程中,上海以其科创沃土,滋养着主流媒体的新技术赋能和高质量发展。,12月19日,2024中国报业传媒...
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浪潮下,报业传媒正稳步迈向全新的智媒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着传媒行业的内容创新和范式变革,而在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的进程中,上海以其科创沃土,滋养着主流媒体的新技术赋能和高质量发展。,12月19日,2024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在上海启幕。签约、发布、分享、对谈、调研、培训……这一全新打造的行业AI应用交流平台,致力于成为推动AI赋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新标杆。,,破土:科创动力的引领,首届大会选址上海,与上海坚持科创引领,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培育新质生产力密不可分。换句话说,这片科创沃土为主流媒体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也由此“破土而出”。,人工智能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上海布局早、落子快,积极参与前沿科技变革,提出人工智能的“上海方案”。,上海早在2017年就发布了《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将人工智能上升为优先发展战略。2022年9月,《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正式公布,这也是全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部省级地方法规。此外,国内首个地方人工智能五年规划、国内首个算法创新行动计划、国内首个地方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等,都在上海落地。,2018年至今,上海连续举办了七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而从2018年到2023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上企业从183家增长到348家,产业规模从1340亿元增长到超3800亿元;人工智能人才规模从10万人增长到25万人,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2022年11月ChatGPT横空出世,“生成式人工智能”瞬间成为热词,“大模型”的发展吸引无数灼热的目光。人工智能展现出参与内容生产的非凡能力,牵动着包括传媒行业在内的“千行百业”。2023年成为“大模型元年”,“百模大战”如火如荼。也是在这一年,上海打造了全国首个、上海唯一的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截至2024年10月,模速空间已吸引近百家大模型初创企业入驻。,依托人工智能的“上海高地”,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上,媒体将与科创企业进一步开展签约合作,一批“人工智能与传媒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将发布,传媒学者将与AI专家对谈,多家媒体共谈AI对内容生产的重塑。,大会同时也将以“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党报大调研”为切口,通过全国报业同行之视角,从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文化传承与创新”、“新质生产力”三个层面,实地观察高质量发展生动样本,形象诠释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迈进、全力建设新时代人民城市的火热实践。,破题:主流媒体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就提出,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新兴技术趋势,坚持提供一流的媒体内容,是主流媒体永恒的命题。人工智能的发展几乎在重构一切,传媒领域同样无可避免,必须张开怀抱,主动破题。立足上海,模速空间的成立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缩影。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AI和传媒行业必将双向奔赴的一处伏笔——模速空间坐落之处,正是徐汇滨江的西岸国际传媒港。,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年,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从技术本身转向落地场景,对于各家企业而言,应用正变得比“参数”更重要。今年10月12日,上海市多部门联合发布了首批22个垂类应用示范场景,推进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徐汇和上海率先运用,其中便有“媒体内容生产与审核”的供给侧场景。,,派生万物产品矩阵,也是这一天,由澎湃新闻成立的技术公司“派生万物”正式官宣拟入驻模速空间三期,这也标志着上海报业传媒行业在智媒发展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在海报创作、稿件创作、视频创作等不同场景,派生万物开放平台都提供了一系列便捷工具。截至2024年9月,澎湃新闻采编团队累计生成5.3万张AI作画图、2569个AI视频、3.3万人次的AI写作和问答,并发布了数百篇财讯成稿,AI辅助创作正深度应用于澎湃新闻的各个环节。,解放日报推出“新闻魔笔”大模型产品,同样能够全方位模拟策划、采集、编写和发布等一整套新闻创作的全流程,通过新闻热点库、视角提炼大模型、观点提炼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再进一步借助AI完成新闻的智能创作。,从生产流程到内容形态,上海报业集团正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推动媒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全方位多维度重塑生产机制,形成开创性、引领性的主流媒体新质生产力。以各家媒体的AI编辑平台为基础,上海报业集团正在建设AI超级平台,实现AI技术在采编流程的深度应用和对创意策划、内容生产、内容分发、数据分析、商业运营的全链路支持。,破界:智媒时代的思考,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打破或消弭了无数的边界,虚与实、机与人、真与伪,甚至媒体的定义、传播的限制……它们有的带来融合,有的带来混乱。,在勾勒智媒时代的图景时,人们看到的是“万物皆媒”,技术手段让传播突破人的限制,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泛在化连接。与此同时,AIGC技术嵌入内容生产传播的各个环节,在提升产能的同时,也对记者、编辑的自我定位提出新的挑战。XR技术和数字人形象在视频表达中的使用,也在融合虚拟和现实的同时触碰真与伪的边界。,今年10月,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课题组发布了一份《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的责任与使命》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全球新闻媒体整体上(66.0%)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行业的影响持积极态度,但同时大家普遍警惕人工智能带来的“新闻线索和素材失真失准”(76.4%)等可信度风险,多数新闻媒体(85.6%)认为需要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加强监管。,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工智能技术的参与,同时可能带来虚假信息的迷雾。AI幻觉如何甄别,以及算法偏见如何矫正,都将成为传媒行业在拥抱AI的过程中势必解决的问题。在行业内要加强人工智能治理,促使人工智能向善,必须加强共享共建,寻求价值对齐。,除了真实性问题外,如何准确找到AI在传媒行业中的更多细节应用场景?如何提升媒体从业者对生成式AI的了解和运用水平?如何找到媒体权力新的锚点?面对众多全行业的共性问题,一个交流互鉴、促进合作的平台是必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的举办,也是一种对媒体机构边界和地域边界的弱化,旨在让更多媒体积极地拥抱技术变革并妥善地应对潜在风险,更好地理解AI,更善于利用AI。,于上海而言,主流媒体先行先试,在探索AI赋能变革的阵地上又插上了一面旗帜。它也将引领上海在全国报业传媒行业合作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在多方合作中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产业基础的优势,探索未来变革方向。,于行业而言,一个垂类的合作交流之窗就此打开。以此为起点,带着对未来传媒业更多应用场景和智能体矩阵落地的期待,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与人工智能携手向前的步伐将愈发坚实有力。,,设计 郁斐,

传统与未来相遇,这场传媒界的AI盛会为何选择上海?

2024-12-19 07:29:00 来源:澎湃新闻 选稿:朱雯

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浪潮下,报业传媒正稳步迈向全新的智媒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着传媒行业的内容创新和范式变革,而在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的进程中,上海以其科创沃土,滋养着主流媒体的新技术赋能和高质量发展。

12月19日,2024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在上海启幕。签约、发布、分享、对谈、调研、培训……这一全新打造的行业AI应用交流平台,致力于成为推动AI赋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新标杆。

破土:科创动力的引领

首届大会选址上海,与上海坚持科创引领,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培育新质生产力密不可分。换句话说,这片科创沃土为主流媒体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也由此“破土而出”。

人工智能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上海布局早、落子快,积极参与前沿科技变革,提出人工智能的“上海方案”。

上海早在2017年就发布了《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将人工智能上升为优先发展战略。2022年9月,《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正式公布,这也是全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部省级地方法规。此外,国内首个地方人工智能五年规划、国内首个算法创新行动计划、国内首个地方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等,都在上海落地。

2018年至今,上海连续举办了七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而从2018年到2023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上企业从183家增长到348家,产业规模从1340亿元增长到超3800亿元;人工智能人才规模从10万人增长到25万人,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2022年11月ChatGPT横空出世,“生成式人工智能”瞬间成为热词,“大模型”的发展吸引无数灼热的目光。人工智能展现出参与内容生产的非凡能力,牵动着包括传媒行业在内的“千行百业”。2023年成为“大模型元年”,“百模大战”如火如荼。也是在这一年,上海打造了全国首个、上海唯一的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截至2024年10月,模速空间已吸引近百家大模型初创企业入驻。

依托人工智能的“上海高地”,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上,媒体将与科创企业进一步开展签约合作,一批“人工智能与传媒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将发布,传媒学者将与AI专家对谈,多家媒体共谈AI对内容生产的重塑。

大会同时也将以“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党报大调研”为切口,通过全国报业同行之视角,从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文化传承与创新”、“新质生产力”三个层面,实地观察高质量发展生动样本,形象诠释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迈进、全力建设新时代人民城市的火热实践。

破题:主流媒体的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就提出,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新兴技术趋势,坚持提供一流的媒体内容,是主流媒体永恒的命题。人工智能的发展几乎在重构一切,传媒领域同样无可避免,必须张开怀抱,主动破题。立足上海,模速空间的成立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缩影。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AI和传媒行业必将双向奔赴的一处伏笔——模速空间坐落之处,正是徐汇滨江的西岸国际传媒港。

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年,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从技术本身转向落地场景,对于各家企业而言,应用正变得比“参数”更重要。今年10月12日,上海市多部门联合发布了首批22个垂类应用示范场景,推进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徐汇和上海率先运用,其中便有“媒体内容生产与审核”的供给侧场景。

派生万物产品矩阵

也是这一天,由澎湃新闻成立的技术公司“派生万物”正式官宣拟入驻模速空间三期,这也标志着上海报业传媒行业在智媒发展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在海报创作、稿件创作、视频创作等不同场景,派生万物开放平台都提供了一系列便捷工具。截至2024年9月,澎湃新闻采编团队累计生成5.3万张AI作画图、2569个AI视频、3.3万人次的AI写作和问答,并发布了数百篇财讯成稿,AI辅助创作正深度应用于澎湃新闻的各个环节。

解放日报推出“新闻魔笔”大模型产品,同样能够全方位模拟策划、采集、编写和发布等一整套新闻创作的全流程,通过新闻热点库、视角提炼大模型、观点提炼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再进一步借助AI完成新闻的智能创作。

从生产流程到内容形态,上海报业集团正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推动媒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全方位多维度重塑生产机制,形成开创性、引领性的主流媒体新质生产力。以各家媒体的AI编辑平台为基础,上海报业集团正在建设AI超级平台,实现AI技术在采编流程的深度应用和对创意策划、内容生产、内容分发、数据分析、商业运营的全链路支持。

破界:智媒时代的思考

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打破或消弭了无数的边界,虚与实、机与人、真与伪,甚至媒体的定义、传播的限制……它们有的带来融合,有的带来混乱。

在勾勒智媒时代的图景时,人们看到的是“万物皆媒”,技术手段让传播突破人的限制,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泛在化连接。与此同时,AIGC技术嵌入内容生产传播的各个环节,在提升产能的同时,也对记者、编辑的自我定位提出新的挑战。XR技术和数字人形象在视频表达中的使用,也在融合虚拟和现实的同时触碰真与伪的边界。

今年10月,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课题组发布了一份《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的责任与使命》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全球新闻媒体整体上(66.0%)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行业的影响持积极态度,但同时大家普遍警惕人工智能带来的“新闻线索和素材失真失准”(76.4%)等可信度风险,多数新闻媒体(85.6%)认为需要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加强监管。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工智能技术的参与,同时可能带来虚假信息的迷雾。AI幻觉如何甄别,以及算法偏见如何矫正,都将成为传媒行业在拥抱AI的过程中势必解决的问题。在行业内要加强人工智能治理,促使人工智能向善,必须加强共享共建,寻求价值对齐。

除了真实性问题外,如何准确找到AI在传媒行业中的更多细节应用场景?如何提升媒体从业者对生成式AI的了解和运用水平?如何找到媒体权力新的锚点?面对众多全行业的共性问题,一个交流互鉴、促进合作的平台是必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的举办,也是一种对媒体机构边界和地域边界的弱化,旨在让更多媒体积极地拥抱技术变革并妥善地应对潜在风险,更好地理解AI,更善于利用AI。

于上海而言,主流媒体先行先试,在探索AI赋能变革的阵地上又插上了一面旗帜。它也将引领上海在全国报业传媒行业合作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在多方合作中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产业基础的优势,探索未来变革方向。

于行业而言,一个垂类的合作交流之窗就此打开。以此为起点,带着对未来传媒业更多应用场景和智能体矩阵落地的期待,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与人工智能携手向前的步伐将愈发坚实有力。

设计 郁斐

版权声明

本站属个体站点,非官方网站。本站的文章内容由系统自动采集,不保证其真实性,敬请自行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并请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如有侵权,联系QQ:1755043837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文章
  • 异动快报:中马传动(603767)3月14日10点11分触及涨停板

    异动快报:中马传动(603767)3月14日10点11分触及涨停板
    证券之星3月14日盘中消息,10点11分中马传动(603767)触及涨停板。目前价格15.71,上涨10.01%。其所属行业汽车零部件目前下跌。领涨股为苏奥传感。该股为大农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车零部件概念热股,当日大农业概念上涨0.95%。 3月13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4557.61万元,占总成交额14.95%,游资资金净流入380.44万元,占总成交额1.25%,散户资金净流入4177.17万元,占总成交额13.7%。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见下表:...
  • 股票行情快报:致尚科技(301486)4月1日主力资金净买入1855.48万元

    股票行情快报:致尚科技(301486)4月1日主力资金净买入1855.48万元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4月1日收盘,致尚科技(301486)报收于52.74元,上涨0.27%,换手率4.32%,成交量3.41万手,成交额1.81亿元。 4月1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入1855.48万元,占总成交额10.26%,游资资金净流入340.36万元,占总成交额1.88%,散户资金净流出2195.85万元,占总成交额12.15%。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见下表: 近5日融资融券数据一览见下表: 该股主要指标及行业内排名...
  • 后巴: 巴拿马运河扩建后的全球贸易格局

    后巴: 巴拿马运河扩建后的全球贸易格局
    后巴:巴拿马运河扩建后的全球贸易格局引言巴拿马运河扩建于2016年完工,为全球贸易格局带来了重大变革。扩建后的运河允许更大的船舶通过,极大地提高了运力,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后巴时代的全球贸易格局,重点关注扩建对航运、物流和贸易模式的影响。航运业的变革巴拿马运河扩建为航运业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扩建后,新巴拿马型船可以运载高达14000个标准箱(TEU),是大巴拿马型船(9200 TEU)容量的1.5倍。这些巨型船舶的出现导致了运费的下降和航行时间的缩短。巨型船...
  • 异动快报:*ST威帝(603023)1月22日14点26分触及涨停板

    异动快报:*ST威帝(603023)1月22日14点26分触及涨停板
    证券之星1月22日盘中消息,14点26分*ST威帝(603023)触及涨停板。目前价格2.96,上涨4.96%。其所属行业汽车零部件目前下跌。领涨股为晋拓股份。该股为传感器,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概念热股。 1月22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68.15万元,占总成交额9.13%,游资资金净流入122.04万元,占总成交额16.35%,散户资金净流出53.89万元,占总成交额7.22%。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见下表: *ST威帝主要指标及行业内排名如下:...
  • 永达股份(001239)3月21日14点47分触及涨停板

    永达股份(001239)3月21日14点47分触及涨停板
    证券之星3月21日盘中消息,14点47分永达股份(001239)触及涨停板。目前价格19.8,上涨10.0%。其所属行业工程机械目前上涨。领涨股为邵阳液压。该股为风电,机械概念热股,当日风电概念上涨1.01%,机械概念上涨0.89%。 永达股份的投资逻辑如下:1、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金源高端装备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高速重载齿轮锻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部分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3月21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入3939.97万元,占总成交额26.48%,游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