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未来可期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未来可期,主要体现在力度、效率、时机三个方面:
- 力度: 用好用足政策空间,加强逆周期调节。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兜牢三保底线。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财政政策将切实加大力度,为稳经济保驾护航。 契税优惠政策,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优化征管政策,降低土地增值税的预征率下限。
- 研究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允许用于房地产相关的两个领域。在2025年新增发行的专项债额度内,地方可根据需要,统筹安排用于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这两个方面的专项债项目。
财政赤字率:履行法定程序后向社会正式公布
廖岷表示,提高赤字率的目的是为今年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赤字率提高以后,可以更多利用财政空间,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随着赤字率的提高,再加上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必然会带动更多的银行信贷和社会资本的投资,进而促进有效需求的增加。
廖岷强调,在提高赤字率的条件的方面,我国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仍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政府负债率显著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财政总体是健康、可持续的;同时,政府债务对应着大量优质资产,这些资产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国债目前的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低于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因此,政府举债是可持续的。
对于具体的赤字率水平,廖岷表示,将根据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按照法定程序履行全国人大审议批准后向社会正式公布。
化债工作的进展
廖岷介绍,近年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目前进展顺利。截至2024年末,全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控制在23万亿元以内,较2020年末下降5万亿元。
未来,财政部将继续加强隐性债务风险的化解,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 压实省级政府保主体责任,压紧压实市县级政府具体责任。
- 提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
- 规范隐性债务的认定和统计口径,确保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真实、可控。
- 加强隐性债务的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苗头。
- 推广债务置换等有效化解风险的政策措施,支持地方政府盘活存量资产,补充财政资金,降低隐性债务风险。
版权声明
本站属个体站点,非官方网站。本站的文章内容由系统自动采集,不保证其真实性,敬请自行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并请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如有侵权,联系QQ:175504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