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境外再保险企业来沪洽谈,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提速

admin 2025-03-16 13:07:00 阅读:54 评论:0
交织着技术突破、国际贸易、全球协作场景的再保险业务,与上海的经济发展特点不谋而合——三大先导产业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航运中心建设是上海“五个中心”的重要一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每天都在和全世界发生着资金往来,中国已连续七年稳居世界第二大保险市...
交织着技术突破、国际贸易、全球协作场景的再保险业务,与上海的经济发展特点不谋而合——三大先导产业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航运中心建设是上海“五个中心”的重要一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每天都在和全世界发生着资金往来,中国已连续七年稳居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但2023年我国再保险保费大约只占直保保费的4.2%,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市场潜力巨大——而上海无疑是参与这个市场的最佳入口,最近,劳合社中国市场发展部总监陈琦观察到,有越来越多的境外再保险企业,不满足于邮件交流,而是来到上海和再保险客户当面洽谈。,2023年6月,面向全球的国际再保险交易市场(即再保险“国际板”)在上海启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临港新片区全面启动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建设,推动再保险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不到两年时间,聚焦再保险领域的险企正在上海不断集聚。近日,浙商财产保险、安盛环球再保险、中银保险、太平再保险四家险企获批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截至今年2月底,17家保险公司、4家再保险公司获批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1家再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分公司,4家经纪公司获批设立经营再保险业务的分支机构。,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显然已经进入了加速通道。,一个必然趋势,在劳合社主席布鲁斯·布朗看来,“因为有了刹车,人们才敢于放心大胆地踩下油门”。保险也是一样,在经济航船破浪前行之时,风险共担机制是重要的压舱石。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速度和高度,保险机构自身对风险分散的需求也相应提升,再保险市场的酝酿和生长就是一个必然趋势。,再保险,是保险公司为了分散风险,将一部分或全部承保的风险责任转移给其他再保险公司的一种业务行为,以确保险企在面对大规模赔付要求时的财务稳定,核心是风险共担。,在一些场景下,再保险的作用会格外突出。,风险过高的高保额保单就是一类。如果单笔或累计风险过高,就需要将保单的风险进行分散。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风险高、投入高、技术门槛也高,传统保险模式难以满足其大规模、复杂的风险保障需求。三年前,18家险企共同组建了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组建以来,单个项目保障额度突破250亿元,保障能力是集成电路共保体成立前的1.5倍。,风险复杂的特殊风险保单也在此列。航运保险由于其标的物价值大,信息不对称,面临极端天气、国际冲突等风险,同时保险标的活动范围广,风险复杂,出险理赔地点不确定,要求承保方在全球有广泛服务网络,且依赖国际规则厘清责任和处理纠纷,往往需通过国际再保险市场提升承保能力和稳健性。,不难发现,交织着技术突破、国际贸易、全球协作场景的再保险业务,与上海的经济发展特点不谋而合——三大先导产业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航运中心建设是上海“五个中心”的重要一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每天都在和全世界发生着资金往来……,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上海要链接市场、链接全球,无疑需要拿出开拓、创新和开放的闯劲,而这样的闯劲,无疑需要一个强大稳定的后盾。,建设面向国际的再保险中心,就是一个绝佳的后盾。这一方面能够提升上海在全球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领域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能让上海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的风险分散和治理,提升中国在全球再保险领域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在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上海自贸试验区分公司副总经理尧金仁看来,上海加快推进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是一个必然趋势,“五个中心”联动发展可以为再保险市场提供充足“养料”,再保险市场也能够托底创新业务、反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一个首选城市,布鲁斯·布朗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劳合社总部大楼所在的英国伦敦金融城,有非常多的咖啡店。 下转 3版(上接第1版)随意走进一家,都能够同时听到律师、财务人员、金融从业者的谈话。这里是信息交换场所,也是生意发生的地方。,这样的场景在300多年前的伦敦泰晤士河畔已经出现。劳合社的前身,正是一家咖啡馆。那时,经营远洋航海业的船东、船长、贸易商、经纪人经常在此交换航运和贸易信息,商谈融资借款、保险和贸易等业务。一来二去,这里逐渐成了专业的保险业务交易场所。,在300多年后的黄浦江畔,上海有着比伦敦金融城更大的咖啡店密度,有着同样便利的信息交流,也有着更多的船长和商人。来自伦敦的劳合社,此前把首个海外子公司劳合社中国的总部放在了上海。“上海拥有完善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深厚的国际贸易根基、卓越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更是一座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国际化大都市。”布鲁斯·布朗表示。,和劳合社一样把上海作为首选的境外再保险机构还有很多,因为这里有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中国已连续七年稳居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但2023年我国再保险保费大约只占直保保费的4.2%,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市场潜力巨大——而上海无疑是参与这个市场的最佳入口。,作为一座超大城市,上海不仅有高达3650万亿元的金融市场交易总额,有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标准箱的世界大港,更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16家、80家“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超过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浓度,构建起保险需求的核心策源地。,上海的发展需要国际险企的助力,国际险企也看重这座城市的潜力。有交易环境、有市场潜力、有集聚效应,上海再保险中心建设无疑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强劲势头,滴水湖畔,入驻了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的国际再保险大厦里,1至2层新建的交易大厅可容纳110个交易席位,让再保险的供需双方能坐在同一张桌子前洽谈业务。楼上的空间,则为再保险机构办公预备。这样一来,交易磋商、出单结算可以在一栋大楼里当场完成。一层大厅则有一块电子巨幕,实时更新再保险交易数据和明细。,这是再保险交易的代表性场所,也体现了再保险“国际板”生态圈的核心功能。2024年8月,《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在临港新片区建设要素集聚、业务集中、交易活跃、规则完善的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再保险中心。,相比于直保,再保险业务更复杂、对承保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好在,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已经展现出了强劲势头——,除了不断增加的入驻机构,登记保费也持续上升。截至3月14日11时,根据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官网数据统计,登记保费中分出保费超过862亿元,分入保费则超过79亿元。,同时,市场创新持续涌现。目前已有多个首例首单在临港国际再保险功能区落地,完成首家国际分入保费规模超20亿元的案例、推动首批专业再保险机构入驻、实现首单场内全流程再保险交易……一个要素丰富、交易活跃的再保险生态圈已初步显现。,今天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的战略价值,无疑已超越产业范畴,成为制度型开放的关键落子。业内人士建议,在首单之后,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更要形成规模效应,在适应国际标准后,通过构建自主风控模型、培育本土精算力量、加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等方式,真正参与制定国际规则。,

越来越多境外再保险企业来沪洽谈,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提速

2025-03-16 07:51:00 来源:解放日报 选稿:费一妍

交织着技术突破、国际贸易、全球协作场景的再保险业务,与上海的经济发展特点不谋而合——三大先导产业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航运中心建设是上海“五个中心”的重要一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每天都在和全世界发生着资金往来

中国已连续七年稳居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但2023年我国再保险保费大约只占直保保费的4.2%,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市场潜力巨大——而上海无疑是参与这个市场的最佳入口

最近,劳合社中国市场发展部总监陈琦观察到,有越来越多的境外再保险企业,不满足于邮件交流,而是来到上海和再保险客户当面洽谈。

2023年6月,面向全球的国际再保险交易市场(即再保险“国际板”)在上海启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临港新片区全面启动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建设,推动再保险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不到两年时间,聚焦再保险领域的险企正在上海不断集聚。近日,浙商财产保险、安盛环球再保险、中银保险、太平再保险四家险企获批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截至今年2月底,17家保险公司、4家再保险公司获批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1家再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分公司,4家经纪公司获批设立经营再保险业务的分支机构。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显然已经进入了加速通道。

一个必然趋势

在劳合社主席布鲁斯·布朗看来,“因为有了刹车,人们才敢于放心大胆地踩下油门”。保险也是一样,在经济航船破浪前行之时,风险共担机制是重要的压舱石。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速度和高度,保险机构自身对风险分散的需求也相应提升,再保险市场的酝酿和生长就是一个必然趋势。

再保险,是保险公司为了分散风险,将一部分或全部承保的风险责任转移给其他再保险公司的一种业务行为,以确保险企在面对大规模赔付要求时的财务稳定,核心是风险共担。

在一些场景下,再保险的作用会格外突出。

风险过高的高保额保单就是一类。如果单笔或累计风险过高,就需要将保单的风险进行分散。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风险高、投入高、技术门槛也高,传统保险模式难以满足其大规模、复杂的风险保障需求。三年前,18家险企共同组建了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组建以来,单个项目保障额度突破250亿元,保障能力是集成电路共保体成立前的1.5倍。

风险复杂的特殊风险保单也在此列。航运保险由于其标的物价值大,信息不对称,面临极端天气、国际冲突等风险,同时保险标的活动范围广,风险复杂,出险理赔地点不确定,要求承保方在全球有广泛服务网络,且依赖国际规则厘清责任和处理纠纷,往往需通过国际再保险市场提升承保能力和稳健性。

不难发现,交织着技术突破、国际贸易、全球协作场景的再保险业务,与上海的经济发展特点不谋而合——三大先导产业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航运中心建设是上海“五个中心”的重要一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每天都在和全世界发生着资金往来……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上海要链接市场、链接全球,无疑需要拿出开拓、创新和开放的闯劲,而这样的闯劲,无疑需要一个强大稳定的后盾。

建设面向国际的再保险中心,就是一个绝佳的后盾。这一方面能够提升上海在全球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领域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能让上海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的风险分散和治理,提升中国在全球再保险领域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在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上海自贸试验区分公司副总经理尧金仁看来,上海加快推进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是一个必然趋势,“五个中心”联动发展可以为再保险市场提供充足“养料”,再保险市场也能够托底创新业务、反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一个首选城市

布鲁斯·布朗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劳合社总部大楼所在的英国伦敦金融城,有非常多的咖啡店。 下转 3版(上接第1版)随意走进一家,都能够同时听到律师、财务人员、金融从业者的谈话。这里是信息交换场所,也是生意发生的地方。

这样的场景在300多年前的伦敦泰晤士河畔已经出现。劳合社的前身,正是一家咖啡馆。那时,经营远洋航海业的船东、船长、贸易商、经纪人经常在此交换航运和贸易信息,商谈融资借款、保险和贸易等业务。一来二去,这里逐渐成了专业的保险业务交易场所。

在300多年后的黄浦江畔,上海有着比伦敦金融城更大的咖啡店密度,有着同样便利的信息交流,也有着更多的船长和商人。来自伦敦的劳合社,此前把首个海外子公司劳合社中国的总部放在了上海。“上海拥有完善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深厚的国际贸易根基、卓越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更是一座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国际化大都市。”布鲁斯·布朗表示。

和劳合社一样把上海作为首选的境外再保险机构还有很多,因为这里有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中国已连续七年稳居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但2023年我国再保险保费大约只占直保保费的4.2%,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市场潜力巨大——而上海无疑是参与这个市场的最佳入口。

作为一座超大城市,上海不仅有高达3650万亿元的金融市场交易总额,有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标准箱的世界大港,更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16家、80家“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超过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浓度,构建起保险需求的核心策源地。

上海的发展需要国际险企的助力,国际险企也看重这座城市的潜力。有交易环境、有市场潜力、有集聚效应,上海再保险中心建设无疑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强劲势头

滴水湖畔,入驻了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的国际再保险大厦里,1至2层新建的交易大厅可容纳110个交易席位,让再保险的供需双方能坐在同一张桌子前洽谈业务。楼上的空间,则为再保险机构办公预备。这样一来,交易磋商、出单结算可以在一栋大楼里当场完成。一层大厅则有一块电子巨幕,实时更新再保险交易数据和明细。

这是再保险交易的代表性场所,也体现了再保险“国际板”生态圈的核心功能。2024年8月,《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在临港新片区建设要素集聚、业务集中、交易活跃、规则完善的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再保险中心。

相比于直保,再保险业务更复杂、对承保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好在,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已经展现出了强劲势头——

除了不断增加的入驻机构,登记保费也持续上升。截至3月14日11时,根据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官网数据统计,登记保费中分出保费超过862亿元,分入保费则超过79亿元。

同时,市场创新持续涌现。目前已有多个首例首单在临港国际再保险功能区落地,完成首家国际分入保费规模超20亿元的案例、推动首批专业再保险机构入驻、实现首单场内全流程再保险交易……一个要素丰富、交易活跃的再保险生态圈已初步显现。

今天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的战略价值,无疑已超越产业范畴,成为制度型开放的关键落子。业内人士建议,在首单之后,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更要形成规模效应,在适应国际标准后,通过构建自主风控模型、培育本土精算力量、加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等方式,真正参与制定国际规则。

版权声明

本站属个体站点,非官方网站。本站的文章内容由系统自动采集,不保证其真实性,敬请自行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并请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如有侵权,联系QQ:1755043837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文章
  • 4月6日生肖牛运势详解:今日运势全方位解读

    4月6日生肖牛运势详解:今日运势全方位解读
    整体运势 今日对于生肖牛而言,整体运势较为平稳,没有明显的吉凶起伏。整体能量充沛,适合处理日常事务,但需注意避免过于急躁,保持冷静的头脑。在人际交往方面,与他人沟通时,多一份理解和耐心,可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事业运势 工作方面,今日适合进行计划制定和任务分配。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但需要注意细节问题,避免因小失大。对于新项目或新任务,可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以确保顺利进行。...
  • 百惠金控2024年IPO发行成绩斐然 总集资规模超过57亿

    百惠金控2024年IPO发行成绩斐然 总集资规模超过57亿
    百惠金控2024年的IPO工作圆满收官,累积助力16个IPO上市项目,总集资规模达57.25亿港元。百惠金控对资本市场具有深刻见解,欣见2024年香港IPO市场气氛回暖,我们积极调动自身资源,协力多家具有潛力的企业赴港上市,在国际融资平台大放异彩。,,这一年,百惠金控助力16个星级IPO项目上市,企业板块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研发及第三代半导体硅基氮化镓研发技术等企业。这些项目中,集资规模排名前三的是英诺赛科(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7.HK)、多点数智有限公司(258...
  • ST美谷(000615)3月14日9点43分触及涨停板

    ST美谷(000615)3月14日9点43分触及涨停板
    证券之星3月14日盘中消息,9点43分ST美谷(000615)触及涨停板。目前价格3.74,上涨5.06%。其所属行业医疗美容目前上涨。领涨股为ST美谷。该股为粘胶短纤,医美,京津冀概念热股,当日粘胶短纤概念上涨0.56%,医美概念上涨0.05%。 ST美谷的投资逻辑如下:1、公司将医美事业深耕长三角、大湾区,构建“1+N”模式,“1”是以连天美为代表的5A级医美医院;“N”是以奥若拉为代表的轻医美连锁品牌。 3月13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入1134.05...
  • 无缝整合:跟随式更新让软件焕发新机

    无缝整合:跟随式更新让软件焕发新机
    在瞬息万变的科技世界,软件更新至关重要,可确保软件功能强大、安全且高效。传统的更新过程往往费时费力,需要用户手动下载和安装更新程序,这可能会导致系统停机和潜在的安全漏洞。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跟随式更新应运而生。跟随式更新是一种创新技术,可实现软件的无缝更新,无需用户干预。 跟随式更新的优势 无缝更新:跟随式更新在后台进行,不会中断用户的活动,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自动下载和安装:软件会自动下载和安装更新,消除了手动操作的麻烦和潜在错误。...
  • 3月25日生肖兔:事业、财运、爱情、健康运势精准预测

    3月25日生肖兔:事业、财运、爱情、健康运势精准预测
    事业运势 今日工作状态较为积极,思维活跃,容易产生新的想法和思路。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你也能积极面对并寻找解决方案。适合与同事进行沟通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不过要注意避免过度自信,保持谦虚的态度,尤其是在与领导沟通时。 对于创业者而言,今日有利于拓展人脉,结识新的合作伙伴。但需要谨慎评估合作对象,避免被虚假信息迷惑。建议多考察,多沟通,确保合作的可行性。 财运运势 今日财运平稳,正财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