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鼓励年轻人啃老,有一种鸡汤叫“媚青”

admin 2024-12-24 10:21:22 阅读:41 评论:0
  专业声誉,恰恰是在很多学者犬儒化的发言中,自己丢掉的。   撰文丨青柳   近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提出“有条件的年轻人毕业后可以考虑啃几年老”的观点,引发广泛讨论。   梁永安教授表示,“啃老”并非不劳而获、消...

  专业声誉,恰恰是在很多学者犬儒化的发言中,自己丢掉的。

  撰文丨青柳

  近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提出“有条件的年轻人毕业后可以考虑啃几年老”的观点,引发广泛讨论。

  梁永安教授表示,“啃老”并非不劳而获、消极躺平,而是重要的自我探索过程。年轻人毕业后无须急于工作,应当趁年轻挖掘兴趣、理解世界的多样性,体验不同生活方式,建立更宽广的人生观念。即使花两三年探索世界后没有很快得到太实际的回报,但还是拥有了不一样的过程,看过世界和生命的颜色,未尝不是一种“满载而归”。

  不出意外地,这一番言论在网络上遭遇了群嘲。“家里是农民怎么啃”“那样应届生身份就没了”“我刚毕业那会儿自己养不活自己都会感觉很羞愧”,大多对梁教授这个意见嗤之以鼻。

  联想到曾经有个热搜,“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今天舆论场上的专家面貌,确实让人一言难尽。现在只要看到“专家”两个字,我马上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嘴角一抽。

  这些专家到底怎么了?

  01

  今天的专家,特别爱在年轻人的话题上发言,教导年轻人怎么做人。

  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为教导年轻人是最容易的——不需要多少专业背景,只要年纪大一点就可以,最好还会两句鸡汤体的片汤话。

  于是就会发现,今天教导年轻人的专家,几乎来自各个领域。研究经济的、房地产的,学文学的、新闻的,几乎都可以站出来说两句。就算质疑他们的专业能力,他们似乎还有“年纪”让人无话可说。

  另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年轻人话题是最有流量的。毕竟,像“热搜”“流量”这样的东西,终归是由年轻人推动的。

  所以,你很少看到专家建议老年人养老金怎么花,大多是教育年轻人:

  “建议年轻人毕业后先啃老”“年轻人没工作可以先结婚生子”“专家建议年轻人不要为了钱而工作”“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子”“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给00后增加工作强度”……

  这一个个言论,简直魔性。

  有的时候甚至让人怀疑这些专家的动机:他们不会是像他们自己经常批判的那样,是“哗众取宠”“流量至上”吧?

  不过平心而论,如果抹掉专家的头衔,如果是过年过节七大姑八大姨说这些话,倒也没那么刺耳。

  他们跟我讲讲怎么买房,建议生生孩子,其实也能理解,一般人听到也就一笑而过。因为你知道,你没法对他们期待更多。作为乡里乡亲,他们能提供的视野,也只到这个层次。

  但是当你看到这些专家,一个个头衔煊赫,他们跟你谈的也无非就在这个层面,这大概就让人有点烦躁了:最起码,你别让我听两遍啊。

  02

  当然,教导年轻人做事,并不必然就是错的。

  就像人们经常引用鲁迅的话:“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这种话,估计年轻人就很受用。

  今天的很多专家发言,细究之下会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他们事实上在扮演社会问题的鸡汤化转译。

  比如所谓可以啃老、不必急着找工作、不要为了钱工作,可以先开阔视野、人生探索、自我积累云云,这事实上回避了非常严肃的问题——当代年轻人的求职、收入、权益保障困境。

  在这种看似循循善诱的话语里,看似柔软绵密,实则是把冷峻的铁板包裹其中了。由此,公共问题被个人化了,现实问题被内在化了——你只要做好自己,调整内心的态度,问题就消失了。

  这并不可能,也早就注定了这些专家建议漏洞百出,经不起任何一个稍微动一下脑子的反驳。

  专家建议“年轻人不要掏空六个钱包去买房”,可买不起怎么办呢?

  建议“没有工作的人把闲置的房产出租”,可没有房产怎么办呢?

  建议“年轻人找工作不能只考虑收入”,可是生活怎么办呢?

  从根本上说,这些专家存在一个错位:你们的论说对象,不应该是年轻人;公共机构、行业组织、社会规则,这些才是应该去建言的地方。

  专家学者,大多数来自靠纳税人经费支撑起来的公立大学或机构,拿着财政经费保障的工资,到头来只是跟年轻人说两句不经意间透着傲慢和优越感的话,说话对象都要挑个“软柿子”,又何必呢?

  03

  这些专家,或许也知道自己的话会招骂,但依然乐此不疲地说,这一方面大概是因为名利心使然,没法拒绝舆论曝光度的引诱。

  另一方面大概也是要证明,自己没有丧失公共性,依然在就社会问题发声。

  知识分子,是一个相当现代的概念,这是伴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同时兴起的一种知识阶层。面向社会发声,是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种属性。

  就像康德所说:“知识分子是敢于在一切公共场合运用理性的人。”只有进入公共场合,知识分子才具备了基本的资格。就像哪怕和专家话语同构的七大姑八大姨,她们之所以不是知识分子,就是因为她们的话没有进入公共场合,当然,这是个好事。

  而知识分子在公共场合的发言,并没有比这些老家亲戚高出多少,其实也是在挥霍自己的公信力,导致像“专家”这样的头衔被污名化。

  当然,这些发言者倒未见得在乎,毕竟受损的是集体,受益的是本人,没有人会想着为一个抽象的集体负责。

  但对于社会来说,这会造成一种无形的损失:人们对知识权威祛魅,对人文素养轻视,对道德感召力不屑,一种原子化的、个体化的、无价值化的观点碎片,成为一种狼奔豕突的公共情绪。

  在今天,“专家”变成“砖家”,“教授”变成“叫兽”,“文明”会被说成“圣母”,“权利”会被说成“打拳”,一切都在娱乐、调侃性和不屑中被解构。

  就好像今天对文科的轻视,补课老师也可以对一个专业发起挑战。看上去,这轻视的是一种学科,事实上是一种知识分子的存在方式——所谓的社会关怀都显得虚无、荒唐,最好的学者,就是那些理工科,“毋需多言、给我产品”就好。人们只崇拜刚性的工业力量,而非柔软的人文思索。

  对此,人们也没什么办法反驳。专业声誉,恰恰是在很多学者犬儒化的发言中,自己丢掉的。

  也很难评价这个现象是好是坏。人们丧失了某种公共信任,至少每个人都更“自信”了,更加“勇敢”、“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互联网更热闹了,这个现状,人们终究是要接受的。

版权声明

本站属个体站点,非官方网站。本站的文章内容由系统自动采集,不保证其真实性,敬请自行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并请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如有侵权,联系QQ:1755043837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文章
  • 2024 年小学生时事新闻:不容错过的

    2024 年小学生时事新闻:不容错过的
    作为一名小学生,了解时事对于开阔眼界、增强社会责任感非常重要。以下是2024年不容错过的时事要闻: 中国探月计划再创佳绩 2024年,中国计划发射嫦娥六号探测器,着陆在月球背面,带回月球样品。 这将是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集样品,有助于科学家们进一步了解月球的起源和演化。 5G技术全面普及 5G技术以其超高速率和低延迟,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2024年,5G网络预计将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为智能家居、自动...
  • 陆军政委陈辉晋升上将新晋升,成为共和国第一位在军改后由少将直接晋升至上将的军官

    陆军政委陈辉晋升上将新晋升,成为共和国第一位在军改后由少将直接晋升至上将的军官
    近日,解放军重要人士调整,陆军政委陈辉晋升上将军衔,成为共和国第一位在军改后由少将直接晋升至上将的军官。 陈辉1963年出生,河南商水人,早年毕业于解放军南阳陆军学院合成指挥专业,历任陆军第81集团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副司令员,第78集团军军长,中部战区陆军司令员等职。2022年4月,陈辉担任陆军政委。 在担任中部战区陆军司令员期间,陈辉大力推进战区建设和改革创新,完善实战化训练体系,培养了一批实战化新型军事人才。他注重部队政治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建设成效显著。在...
  • 江森任中建南方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江森任中建南方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据中建南方投资消息,12月18日,中建南方投资有限公司召开干部大会,宣布领导班子职务调整: 周勇同志不再担任中建南方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职务; 杨昌德同志不再担任中建南方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职务; 任命江森同志任中建南方党委书记、董事长。 本次职务调整是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有关要求,并经集团公司党委同意后进行的。新任职的同志将带领中建南方投资有限公司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
  • 传播正能量之光,让生命之花绽放无际

    传播正能量之光,让生命之花绽放无际
    正能量就像一束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驱散阴霾,激发希望。当我们传播正能量时,我们就成为了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他人走出迷茫,拥抱光明。让正能量之光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生命之花绽放出无际的美丽。 正能量的意义 正能量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它包括感恩、宽容、善良、希望和坚强。它是我们面对逆境时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它能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实现梦想。正能量不是虚无缥缈的空想,而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力量,它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美好。 传...
  • 18. 正能量的灯塔:点亮通往辉煌未来的道路

    18. 正能量的灯塔:点亮通往辉煌未来的道路
    在人生的旅途中,难免会遇到迷茫和挫折。在这时,我们需要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给予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正能量就是这样的灯塔,它照亮着我们的内心,点燃我们的希望,引领我们走向辉煌的未来。 正能量的来源 正能量来自多个方面,包括: 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明天会更好,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乐观。 良好的环境:周围的人和事物对我们的情绪和心态有很大的影响。选择积极向上的人和环境,可以给我们带来正能量。...